余曉暉:2023年新增算力中AI算力將達70—80%
算力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生產力,能夠有效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fā)展。7月16日,在“信息化百人會第八屆信息戰(zhàn)略論壇”上,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黨委副書記余曉暉表示,2020年我國算力總規(guī)模達到135EFlops,全球占比約31%,保持55%的高速增長(全球增速16%)。我國智能算力占比由2016年的3%提升至2020年的41%,預計2023年,新增算力中AI算力將達到70-80%。
數據中心作為算力的“發(fā)電站”,2021年我國IDC市場收入達到1500億元(過去3年年均增速30.7%)。用云量成為數字經濟發(fā)展活力的指標,2021年中國的云計算市場規(guī)模3030億美元,增速45%,遠超全球29.5%的水平。算力設施建設發(fā)展良好,面對算力基礎設施和算力需求空間分布不均衡,“東數西算”戰(zhàn)略是對算力設施在國家資源范圍內做的優(yōu)化配置。
余曉暉講道,針對西部地區(qū)在承接“東數西算”過程中推動自身數字經濟發(fā)展的需求,要解決好西部地區(qū)如何擴大“東數西算”的產業(yè)溢出問題。他建議,針對基礎設施方面,要開發(fā)利用以風電、光伏和儲能為代表的新型供配電系統(tǒng),以及新型制冷系統(tǒng);針對IT設備、軟件與服務方面,應該發(fā)展全國性交付中心、區(qū)城性技術外包服務中心以及結合當地產業(yè)的特色信息技術服務;針對數字化轉型﹣新興產業(yè)培育方面,可以通過工業(yè)互聯網、智慧減市、智慧醫(yī)療應用和能力建設,推進經濟社會數字化,培育新興數字產業(yè);針對數字化綠色化雙重轉型﹣新興產業(yè)培育方面,要注重打造數字底座+綠色底座,培育數字化綠色化產業(yè),形成新產品、新服務、新業(yè)態(tài)。
在算力時代,算力是中心,網絡是根基。談及算網融合,余曉暉認為,網絡算力化、計算網絡化、算網安全一體,是“東數西算”對算力基礎設施的需求所在。他指出,目前,理想的目標是實現云邊端的算力可以按照需求調度,隨需供給,按量付費?;诖?,余曉暉提出了一套可能的架構,算力設施作為底層,其上設置一個算網大腦,最上面連接算網的服務和運營。
除此之外,余曉暉還提出了算網融合過程中的四項挑戰(zhàn),一是網絡的算力感知挑戰(zhàn),面對算力的多樣性和網絡無感知狀況要如何解決;二是網絡的算力路由和尋址挑戰(zhàn),面對算力的無序性和只能按地址選擇而不能根據算力需求選擇路由的問題該如何解決;三是網絡的可靠性與質量保障挑戰(zhàn),面對算力的分散性和負責計算里的網絡質量該如何保障;四是算網一體的安全可信挑戰(zhàn),如何保障算力和網絡的安全可信。
來源:通信世界